摘自张裕白兰地
据全球知名酒类网站drinksinternational数据,白兰地的消费正呈现出上涨趋势。 在全球白兰地消费市场中,中国无论销售额与销售量都位居前列排第六。2013到2018年间,白兰地将依旧保持国际第三大烈酒的排名。良好的市场,庞大的消费人群,为什么国内的白兰地品牌这么少?
一杯白兰地所要经过的程序之复杂,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。从酿造原料的采集、压榨、发酵、到葡萄原液,再而进行二次蒸馏形成白兰地原酒,贮藏入橡木桶进行数以年计的酝酿,最终才能成为成品的白兰地。
制作一桶白兰地所要耗费的时间,绝不是“今天耕耘,明天收益”,而是几年或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。这样的时间耗费,让更多的人选择了更快、更容易、更见效益的快消品的投入,而轻易不敢涉足。
一八九几年的中国,清政府的萎靡统治下,中国大地一篇萧条景象,国家需要民族实业的提振,人们需要一种精神的滋养,面对洋货洋酒等新鲜贸易品的涌入,有识之士开始思索、探索、审视自身,寻找差距。实业家以一种自上而下的破土之势,开始动手一点点垒砌自己的实业砖瓦。
而今天的时代,实业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,干实业难,缺少的不是环境和条件,而是被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所稀释。金融、房产等领域快速发展,“快餐”文化渗入经济领域,让人们很难回头顾及那些陈旧实业院墙的一砖一瓦。
法国干邑地区的葡萄是最好的白兰地原料,地处于北纬40度左右,同一纬度的原料出产不只有法国,中国的烟台也可以栽培这一优质原料。然而,从着手培养到一代一代优选,有几人会愿意尝试,即便是愿意尝试,这一过程的投入是漫长并且充满风险的。
白兰地的生产首先要具备的葡萄种植园区的优质葡萄供应,而这一点,目前国内能够形成规模的企业寥寥可数。张裕在宁夏、烟台、新疆等地大面积栽培和培养葡萄种植园,且已经更新优选了数代。试想一下,国内想要生产白兰地,不是随便几家企业上条生产线就可以开工生产并赢得收益的,培养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,这也是阻止了大部分生产者进入白兰地
洋品牌的植根记忆在人们心中很久,这种先入为主的强势宣传,给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懵懂人群以强烈的刺激和新鲜感,多少人憧憬着“人头马一开,好事自然来”的景象。于是,人头马、轩尼诗、马爹利等洋品牌迅速铺到城市的百货柜台,让人们沉浸在不明觉厉的朦胧美感的画面里。
洋品牌宣传赢得了先机,造成国内很多葡萄酒企业难以有白兰地开发的勇气。张裕的白兰地产品以1915年世界金奖挣得一席之地,品质的延承和保留,使其成为抵抗洋品牌白兰地冲击的唯一中国企业。但是即便如此,人们头脑中仍然被划上了洋品牌的印记。
民族自信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。国内的葡萄酒企业有很多,华东、长城、威龙等,但销量小,且走的是模仿张裕的路线,不成功,所以国内白兰地生产以张裕一家独大。张裕生产白兰地产品,达到世界公认的金奖品质,也成为树立民族自信和骄傲的一面旗帜。
以目前时代氛围,多数人更愿意尝试快节奏下的快速收益,快速获利。这种急功急利的心态下,新包装于外,劣质酒于内,国内灌装、境外贴标等花样层出不穷。“早晨耕耘,晚上就要收获”的心理,承担不了需要时间酝酿的白兰地的成长。
白兰地的工艺复杂和成熟度要求高,原料的培育复杂;时代氛围和急功急利心态的普遍存在,时代环境的难以复加,陈酿时间的等待,与洋品牌相对抗的勇气和品质自信缺乏,以及民族自信心需要时间慢慢树立等多方面因素,使得国内生产白兰地的企业很少,新企业不敢涉足。曾出现刚成立1年的企业生产陈酿至少4年的vsop白兰地,并成为难堪的笑柄。
张裕能够坚守白兰地酿造的阵地,用100年的时间两次证明了自己的白兰地世界金奖实力。试问,国内几个企业可以做到这个时间跨度。如此,也便明白了为何白兰地的生产在国内没有几家的原因了。
张裕缩影
历史文化
酿造工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