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醉美杏花村
第一次是在开国大典前夕,时任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的彭真批示:“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,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。”
还有一次是在1987年,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亲笔题写了“山西杏花村汾酒厂”厂名。
彭真为山西杏花村汾酒厂题写厂名
在今天太原市文瀛公园内,有一座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。这里是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所在地。
山西,是彭真的老家,也是他革命生涯开始的地方。
1924年夏,中共北京区委执行委员高君宇根据区委的指示回到山西,创建中共山西地方组织,筹划山西的国共合作。随后,中共太原支部在省立一中成立,支部负责人先后为李毓棠、张叔平、傅懋恭(彭真)等人。
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,彭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,一年后,他指导成立山西工人联合会和太原总工会,发动工人群众和各界民众反对阎锡山强征房屋估价税的斗争,五卅惨案后又发动山西各界声援上海工人、学生的反帝斗争。
抗战期间,彭真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(北方分局)书记,同聂荣臻等同志一起发展、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,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,放手发动群众,壮大人民力量。
在山西阳泉市盂县县城59公里外的梁家寨乡滹沱河北岸,有一座“彭真渠”,全长12.5公里,渠宽2米,深1.2米,引水流量每秒1.5立方米,可灌溉田地1300余亩。
这条水渠就是晋察冀边政府号召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而修建的,之前是一条宽不足2市尺,长不过5华里的小水渠,1941年2月,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得知情况后,亲自批准拨给梁家寨等五村小米3万斤,资助扩建。
1945年5月,大渠建成后,不仅当时为贫苦百姓发展生产、改善生活创造了条件,而且至今受益无穷。为表达当地群众对彭真和边区政府的感激之情,盂县抗日民主政府批准,把这条渠命名为“彭真渠”。
为了筹备1949年内的开国大典,新政协筹备会议在6月15日开始开会,7月7日过后,中共中央就成立了由周恩来为主任,彭真、聂荣臻、林伯渠、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。
根据指示,筹委会为开国大典拟定了三项内容:一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;二、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;三、人民群众游行活动。
彼时,对彭真来说,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——筹办开国大典国宴。那段日子里,参与大典宾客们的吃穿住行等,千头万绪。
而其中的庆典用酒,更是慎之又慎。
著名的历史学家、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连海曾对这段历史有过研究,他认为,第一国宴用酒必须得有几个标准:一是必须得是中国名酒;二是便于运输;三是足量供应。
“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只有一种酒——山西汾酒。”纪连海表示。
事实上,在1949年7月,时任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的彭真就批示:“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,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。”
1949年,“杏花村临时采办处”(为准备开国大典国宴用酒专门成立的机构)给华北人民政府、中共中央华北局、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的贺状:“我处已经遵照指示将宴会招待所需的汾酒、竹叶青酒采办齐全,一并祝贺!胜利礼”
同年8月,汾酒厂工人在军代表和华北人民政府警卫班的保护下,经过艰苦努力,克服重重困难,终于在9月5日,将五百多斤老白汾酒和竹叶青酒顺利运抵北京饭店。
在1949年10月1日“开国第一宴”的现场,老白汾酒和竹叶青酒作为宴会用酒,受到全世界的关注。而这一点也在2013年9月26日《人民政协报》头版刊登的《“开国第一宴”的几个细节》一文中得到印证:“(开国第一宴所用的)酒是:山西汾酒、竹叶青酒”。
同样来自山西,彭真和汾酒也是“老乡”,自然分外熟悉。
1983年6月,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,彭真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。
一年后,他到深圳、珠海视察时,指出:特区办得成功,方向对头。应该允许特区先行试验,大胆改革。特区要紧紧抓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外向型经济,坚持四项基本原则,更加改革,更加开放,更加搞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