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华夏酒报
随着时间的变迁,中国酒业经历过几个不同的发展周期,自2012年开始,受严控“三公消费”等因素的影响,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。期间,名酒企业以及区域酒企不断调整战略,迎合市场需求。经过不懈努力,白酒行业逐步复苏,中国酒业进入了新一轮发展周期。
名酒渠道下沉,给区域白酒带来危机
近年来,茅台、五粮液、泸州老窖等一线品牌不断细化渠道,精细化运作市场,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。其中,有的名酒企业还通过与经销商合作成立销售公司,进而实现互利共赢,不断强化区域市场的发展,这让区域白酒面临着一线品牌不断加码的危机。但从几家区域白酒上市公司的财报来看,其营收表现可圈可点。
顺鑫农业(000860)2018年营收120.74亿( 2.9%),归母净利润7.44亿( 69.8%);18q4营收28.71亿(-0.5%),归母净利润2.08亿( 25.1%),业绩符合预期,主因18q4猪肉及房地产业务亏损等拖累所致。分行业来看,占比约77%的白酒营收92.78亿( 43.82%),比2017年的64.51亿元增长迅速。但从近两年,牛栏山酒厂对经销商的调整和管理来看,牛栏山布局品牌和产品升级的意图已经有所显现。除光瓶酒外,牛栏山百年、青龙等单品也逐步被消费者认可。
2018年,今世缘(603369)实现营收37.36亿元,同比增长26.55%;实现净利润11.51亿元,同比增长28.43%。今世缘2019年中报显示,其营业收入30.5亿元,同比增长29.45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.7亿元,同比增长25.23%。
从区域白酒发展的情况来看,尽管发展不错,但面临名酒的新一轮进攻,如何保持稳步向前,在未来的白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企业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。
区域白酒发展中的难题
2012年以前,区域酒企凭借区位优势以及在当地政商务消费中的优势地位,得到了不少额外支持,加之名酒的价格一路飙升,区域酒企也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次高端产品,使得区域白酒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。
经历了自2012年开始的调整期之后,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,细化渠道,精细化运营已经成为酒企决战未来的重要战略之一。区域白酒最大的短板在于整合资源的能力,就单一运营区域而言,区域酒企在当地运作时间很长,尤其在白酒这样“江湖气”非常重的行业里,情感、人脉和资源都是企业的优势,因此区域酒企在当地的优势非常难得,但这需要企业非常强大的整合和运营能力。
从近期区域酒企的动作来看,经历混改、重构之后的市场格局更加明朗,企业在产品和品牌层面下足了功夫,自2018年年初开始,舍得发布“智慧舍得”新品,定价600元价位段,被定义为舍得发力高端和次高端市场的新动作。此外,舍得主打的“舍得品味”定价400元以上。酒鬼酒则发布了传承版新品,定价428元。通过梳理酒鬼酒的产品结构不难发现,其在从200至1000元以上的价位区间均有布局,由此可见酒鬼酒对产品的梳理和细化程度非同一般。
尽管茅台、五粮液等名酒品牌受制于产量问题以及村镇及市场的消费能力,在渠道下沉的进程中受阻,但名酒品牌的子品牌和系列酒则是其与区域白酒厮杀的利器。有强大的名酒品牌背书,尽管作为系列酒,对消费者仍有杀伤力,这使得区域白酒在中低端产品中的竞争力不足。
时间倒退回2017年,不少区域白酒面临着产品低端化的问题更为明显。皇台酒业2017年净利润亏损1.2亿~1.4亿元,金种子酒2017年净利润819万元,同比减少51.88%。此外,山东景芝、安徽宣酒等区域性酒企都面临着库存压力大、产品销售不畅等瓶颈,而剩下众多知名度较低的中小酒企处境则更加艰难。
不谋一域者,不足以谋全局
区域白酒企业布局次高端的野心究竟在哪里?
区域白酒全国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。有业内人士分析,此轮白酒行业增长是消费者升级所驱动,中产阶层及高收入人群成为主要消费群体,从而带动高端及次高端消费,但区域白酒的销售主要集中在部分地区,受制于区域中的高收入群体有限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,尤其是华中、华东等地区,可以说是高端白酒的必争之地,市场容量也更大,但在西部等欠发达地区,中高端白酒发展相对滞后。因此,也有业内人说,“河南、江苏、浙江等区域的白酒市场之繁荣,几乎有名的酒企过来都能卖上几十亿。”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而来。